加入收藏 广油校报 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广油要闻 > 正文

【西迁精神系列报道二】马不停蹄,连续奋战,广油“西迁精神”采访队穿梭广州、佛山等地深入采访西迁亲历者

时间:2019-08-04阅读次数:来源:分享到:

7月19-22日,受学校党委和张清华书记委托,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国平与正处级纪检员陆晓清、网信中心邱丹虹、宣传部孔祥龙、摄影学生蔡志鹏一行五人到广州、佛山等地,围绕“西迁精神”与“西迁故事”展开专题采访。挖掘学校1965年从繁华大都市广州一路西迁到粤西小城茂名这一艰辛历程的素材和背后感人的故事,为进一步总结、凝练和提升“西迁精神”做积极准备。

采访队一行先后采访了当时亲历或见证学校“西迁”的老领导家属、老同志、校友。采访对象中有学校首任校长冉济川的妻子和女儿们,有当时正年轻的教师和职工,还有西迁初期进入校门的学生。他们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服从大局,义无反顾,背起行囊一路向西,扎根粤西小城茂名,现今谈起五十四年前的西迁往事依然激情昂扬。

冉济川校长的女儿们向学校捐献珍藏的纪念册

冉济川,时任学校校长兼代党委书记、西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据女儿冉庆梅、冉庆红的回忆,西迁指示下达时,学校党委和领导班子坚决贯彻搬迁指示,他多次奔波于茂名和广州两地协商搬迁工作,最早提出“迁人、迁物、迁思想”的口号,并做了多次西迁动员会和教职工的思想工作。整个西迁过程思想统一,动作迅速,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给予我校“思想觉悟高、行动迅速”的高度赞扬。1965年从广州西迁到茂名初期,条件比较艰苦,生活很不方便,但他从不摆架子,并深入师生了解情况,嘘寒问暖给予关怀,和大家打成一片。遗孀冯昭(学校前身华南工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的筹办者之一),尽管身体不适,还是坚持一早就特意为我们写下了殷切的寄语:“希望新一代的广油人继承老一代广油人的西迁精神,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再创佳绩。”女儿冉庆梅、冉庆红更是慷慨无私地捐出了一本特别值得冉家儿女子孙后代珍藏的纪念册--《我们的父亲》。它浓缩了冉校长的人生履迹,为我们挖掘、凝练西迁精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采访吴儆苏、陆慧娴夫妇

吴儆苏,85岁,原学校校长,当时为人造石油专业教师,1964年提前到茂名勘查搞调研,亲自到厂矿现场调研有哪些课题可以对接教学,有什么车间或者检修的公关适合安排学生下去半工半读,学生到厂矿后怎么安排好半工半读,怎么计划生活等问题。吴老师很坚定而又自豪地说道:“我为什么跑来茂名,就是因为茂名有石油,我又是学石油专业的,可以为石油事业奋斗终身。我来茂名就是准备献身石油的,献身祖国,建设边疆,建设新生的石油工业,我们当时就是这样的热血青年。”陆慧娴,83岁,当时为炼机专业教师。她说道:“我们当时基本没有看到不愿意西迁的教师或者学生,都是很服从大局的。大家早上六点钟就坐汽车从学校出发,要过三个渡口,中途一般都是靠吃馒头解决饥饿,到达茂名时都已经是晚上八九点钟了,整个搬迁过程是很麻烦的。”

采访时任保卫科科长苏志

苏志,88岁,原学校副校长,时任保卫科科长,负责西迁学校的选址、搬迁和保卫等工作。他认为当时最困难的是手工编织草绳、拆卸设备和打包装、搬运装车、卸货与搬运安装等工作。西迁过程中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学校党委和领导班子忠诚于党,听党指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做人的思想很到位,开了很多次西迁动员大会,真正做到了“迁人、迁物、迁思想”。

蔡宣礼、洪觉典夫妇与“西迁精神”采访队合影

机械6416班李广洲捐献珍藏多年的作业本及笔记 蔡宣礼摄

蔡宣礼,90岁,当时为物理教师;洪觉典,86岁,当时为数学教师,炼制6412班班主任。两位老同志头脑清晰,精神矍铄,回忆起了当时买稻草打草绳,打包行李和图书,拆卸设备和装车等艰辛情景,很多学生手上都磨出了血泡和磨损了手皮,但大家强忍苦痛,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得知我们到来采访,积极发动所带班级学生回忆西迁往事、整理和收集西迁前后的物件,为我们收集到了非常珍贵的50多年前的数学、物理和政治作业本,并征得学生同意捐赠给校史馆。尤为可贵和难得的是,90岁的蔡老师不顾劳累辛苦,第二天凌晨四点就起床,又为我们写下了西迁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学校为顺利完成西迁所做的大量工作等材料,让我们甚为感动。

采访郭东乙老同志

郭东乙,77岁,当时为水电工。1965年从部队转业时,可以选择留在广州东山区电影院工作,但他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西迁来茂名,放弃了较为轻松的文职部门,而选择了到最为辛苦的水电班工作。他,为保障师生的用电用水殚精竭虑,兢兢业业,为学校做“电霸”。他,为丰富师生娱乐生活,38年如一日坚守放电影。他,为入党奋斗一生,32年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孜孜不倦地追求,1995年终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采访许金老同志

许金,72岁,当时为工勤人员。1965年9月到学校报到,作为留守人员照顾幼儿园的七八个小孩。在西迁前,她有5个广州的单位可选择,但她响应国家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放弃了留在大都市广州的机会,无怨无悔地选择了跟随学校西迁到粤西小城茂名。1965年11月底,作为最后一批人员西迁到茂名,当时年仅18岁。西迁到茂名后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当过幼儿园教师、炊事员、小学教师、收发室和车队管理员。正是因为有这些默默无闻的后勤建设者们的无悔付出,学校的西迁才有了强有力的保障,西迁的炊事员、水电师傅、司机、花匠等后勤服务保障人员,也是值得我们敬仰的广油西迁人。

采访炼制专业63级校友,从左三至左六依次为:李浪、赖梅先、罗湘天、罗威炎

赖梅先、罗湘天、罗威炎、李浪,均为炼制6310/6311班学生。1965年3月,他们没有一点抵触思想,毫不犹豫地跟随西迁先头部队到茂名进行半工半读。他们说道,当时的教师艰苦实干、作风优良、品质高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感触特别深的是钟淼荣老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教会我们怎么做人做事,把缝纫机贡献出来让给学生们缝补衣服,自行车也借给学生们并教会我们骑,把自己的旧衣服拿给学生们穿,就像父亲对待自己子女们一样对待我们,为人师表,高山景行,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拥护。

采访期间,采访队向亲历或见证学校“西迁”的老领导家属、老同志、校友们,表达了此次目的是为了把学校五十多年前从广州一路西迁到茂名这一段历史,能够更好的总结、凝练和提升,并作为我们学校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采访队也向老领导家属、老同志、校友们介绍了学校刚刚召开完的第二次党代会描绘的蓝图和发展方略,并转达了学校党委,特别是张清华书记对老同志、教职工家属和校友们服从大局、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精神品格和为学校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表达了崇高敬意和诚挚谢意。当前是学校爬坡过坎、跨越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我们必将继承老一辈“听党召唤,以国为先;艰苦奋斗,勤俭办学;以油为荣,创业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努力把学校各项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为全面建成石化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文/图 党委宣传部)

撰稿:孔祥龙   审稿:黎齐英    签发:刘国平

上一篇: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举行教职工迎新年游园活动

下一篇:【西迁精神系列报道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访耄耋之年的广油“西迁”亲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