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晚间,由文法学院中文系承办的第十六届“话剧之夜”活动圆满落幕。这项已延续十六载的特色品牌活动,在本届演出中巧妙地将文学的深厚底蕴与舞台的强烈张力融为一体,成功吸引了200余位师生前来观赏,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
文法学院副院长姚国军、区锦联,中文系向卫国、孔杰斌、杨金玉、方海鹏、梁伟等老师以及艺术学院耿艳博士、学校宣传部蔡雯姬老师、学校师范科代静老师莅临现场,并与12位学生代表共同担任活动评委,为学子们的精彩演绎提供了专业指导与宝贵意见。
(现场评委及观众)
本届话剧演出共呈现了八个精彩剧目,题材广泛,涵盖民国经典、古代名著、地方文化创新及当代英模题材。其中既有《围城》《龙须沟》《林家铺子》和《雷雨》等民国文学经典,也有对《红楼梦》古典意境的精彩再现,更有将经典叙事与茂名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创新之作《奔月·承愿》和《油麻世家女性觉醒记》,还有根据中学语文课文《青春之光》改编的现代剧目《黄文秀——青春之光》。这八个节目风格各异、形式多样,演员们全身心投入,表演真挚感人,台词清晰有力,情感层层递进,舞台调度流畅自然,整体呈现水平高、感染力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评委的一致赞誉,充分展现了文法学院中文学子对文学经典的深刻理解和卓越的综合表现能力。


(现场演出照片)
表演结束后,向卫国教授、姚国军教授和梁伟博士对本次话剧之夜进行了深入点评。向卫国教授表示,第十六届话剧之夜的整体水平令人惊喜,同学们在台词表达、角色塑造和舞台表现力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每一个剧目都倾注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值得充分肯定。

(向卫国教授发言)
梁伟老师强调经典作品承载着时代的厚重与思想的深度。我们在舞台上再现经典,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入研读文本,理解人物背后的社会背景和精神内涵,让表演不仅有外在的形式,更有内在的灵魂。

(梁伟老师发言)
姚国军教授在肯定演出质量的同时,也对未来提出了期望。本届演出整体完成度高,表演真挚动人,尤其是一些融合地方文化的原创剧目让人眼前一亮。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同学参与剧本创作,大胆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主题表达,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突破的话剧作品。

(姚国军教授发言)
艺术育人,汗水铸就梦想。舞台上的灯光终将熄灭,但文学与话剧的火种已在新一代中文人手中传承。跨越时空,经典焕发光彩,让经典在青年心中扎根发芽,正是文法学院“话剧之夜”的永恒意义。

(大合照)
撰稿:黄心怡 林雯丽 审稿:孔杰斌 审核:区锦联 审批: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