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定位
进入21世纪,能源作为我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能源化学工程为教育部2011年新增特色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批本科专业之一,属于能源、化工、环境和材料的交叉学科。我校2018年申请能源化学工程专业,2019年首次招生。能源化学工程本科专业定位为“化工类”特色专业,属于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能源化学工程本科专业的招生归于“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统一招生。主要定位为在能源清洁转化、环境催化、新能源利用与化学转化等方面培养化工类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将能源清洁转化、环境催化、新能源利用与化学转化等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精细石油化工、锂电池材料、氢能、生物质能、天然气等生产及应用过程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在化工、能源、环保、材料、国防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工作5年左右具备工程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成为“化工生产一线工程师”,能源、化工生产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培养规格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用于解决能源化工的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能源化工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能源化工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能源化工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能源化工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能源化工的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能源化工的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能源化工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能源化工的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能源化工的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能源化工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能源化工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领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5大模块。核心课程有:工程制图与AUTO CAD(32)、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基础(48)、化工设备机械基础(32)、电工与电子技术(32)、化工安全与环保(32)、能源化工概论(16)、无机化学(40)、分析化学(48)、有机化学(72)、物理化学(80)、化工原理(96)、化工热力学(48)、化学反应工程(48)、化工分离工程(32)、化工设计(32)、能源化工工艺学(48)、工业催化(32)、石油炼制工程(64)、能源化工技术经济学及工程管理(32)、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40)、燃料电池原理与技术(40)、氢能技术(40)、专题讲座。
师资队伍
目前,本专业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3人具有出国留学经历,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广东省扬帆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另外实验岗位2人。
教学条件
本学科拥有实验室面积30000 m2,设备总值5200余万元。拥有广东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劣质油加工)及工程研发中心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劣质油加工、防腐、微反应、橡塑加工),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石油化工实验与实训中心、化学化工基础);共建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2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参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建设,还有4个市级公共服务平台,与20多家大型材料与化工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