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业定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适应现代化工和未来化工的发展需要、主要为服务华南石化产业发展而设置的大化工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化工、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从事生产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体现我校石油化工办学特色的标志性专业。
专业起源于1956年广州石油学校的人造石油专业,历经广东石油学校石油炼制专业、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石油加工、有机化工专业的办学过程。2000年升办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2004年获得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3年入选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4年列为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016年、2019年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入选省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2、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尤其是华南沿海地区石油化工产业迅速发展状况,结合自身发展历史和优势,重点围绕石油化工领域开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致力于培养能在化工、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从事生产与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和安全环保等方面工作的毕业生;毕业生工作5年左右具备工程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成为“化工生产一线工程师”,并在炼油与化工生产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办学定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吻合。
3、培养规格
专业学制4年,学位本科。2020年开始每年招生8个卓越班,约320人。
4、课程体系
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在学校“因油而生,为油奉献”的办学理念引领下,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18年)》,确定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要求,构建服务石油化工产业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学分学时安排见表1。
表1 专业学分安排
类别 |
学时数 |
总学分数 |
学分比% |
学时比% |
理论学时 |
实践学时 |
理 论 教 学 |
通识教育课程 |
必修 |
864 |
192 |
59.5 |
33.15% |
33.87% |
公共选修课 |
选修 |
0 |
0 |
6 |
3.34% |
0.00% |
学科基础课 |
必修 |
592 |
180 |
45.5 |
25.35% |
24.76% |
选修 |
72 |
0 |
4.5 |
2.51% |
2.31% |
专业领域课 |
必修 |
288 |
48 |
21 |
11.70% |
10.78% |
选修 |
56 |
0 |
3.5 |
1.95% |
1.80% |
创新创业教育课 |
必修 |
48 |
16 |
8 |
4.46% |
2.05% |
选修 |
16 |
16 |
2 |
1.11% |
1.03% |
理论教学小计 |
1936 |
452 |
150 |
83.57% |
76.59% |
实践教学 |
/ |
730 |
29.5 |
16.43% |
23.41% |
小计 |
1936 |
1182 |
179.5 |
100.00% |
100.00% |
实践环节总计 |
1182 |
57.75 |
32.17% |
37.91% |
合计 |
3118 |
179.5 |
100.00% |
100.00% |
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过程控制与仪表、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计、化工分离过程、石油化工工艺学、石油炼制工程、化工技术经济学与工程管理、化工安全与环保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专业实验与实训、化工专业课程设计、化工计算机应用、认识实习、集中上机、仿真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5、师资队伍
专业现有教师51人,高级职称21人,博士36人。近三年新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1人,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石油与化工教育教学名师2名,广东省教学名师1名;外聘企业导师20多人,是一支结构合理、学缘广泛、工程背景和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专业团队2011年入选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自2013至2021年连续9年晋级全国总决赛并荣获一等奖;“追求卓越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与实践”、“双体系渗透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与实践—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例”和“石油化工产教融合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连续三届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专业还对招聘教师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优先考虑石油化工特色学历、工作经历者。新入职教师通过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岗位培训,指导教师“传、帮、带”培养,较快达到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要求。近年通过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研科技活动、企业锻炼及科技特派员等途径培养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6、教学条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现有劣质油加工与精细化利用、轻烃绿色转化与高值利用2个广东普通高校创新团队;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广油-瑞派创新设计学院、石油炼制工程课程和传递过程课程4个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
教学科研平台有广东高校劣质油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劣质油加工与油品精细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石油化工腐蚀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微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油化工实验与实践中心(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面积6000平方米,拥有独特的石油化工分析测试中心,拥有全国高校唯一的蒸汽裂解制乙烯评价装置、延迟焦化中试装置、微波临氢催化热解等专用试验装置。
《石油炼制工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石油化工工艺学》入选首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石油炼制工程教学》、《石油化工工艺学》、《生活中的化工原理》入选广东省在线开放课程;《基于多方协同的石化安全应急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7、学生就业
产教深度融合共建实践平台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上得来”。近五年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专业对口率89%以上,30%以上毕业生进入国有大型企业工作,毕业工作4年、5年、6年受聘工程师岗位比例分别达50%、80%和100%。一大批专业毕业生成长迅速,走上技术骨干和综合管理岗位,为华南沿海茂名、湛江、广州、惠州、揭阳、福建等地的石化央企及规模以上石化企业培养了30%以上管理干部、技术骨干,培养了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分公司高级副总经理陈俊豪、广州石化党委书记丘仲宜、中科炼化党委书记吴惜伟、茂名石化总经理陆建明等为代表的一批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本学科为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产业、特别是华南沿海绿色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